(院党委王为民书记深入共建村调研)
2011年8月,我院参加了漯河市选派党员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结对共建工作,与临颍县固厢乡四村开展结对共建。
按照“干部当先锋,单位做主体,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机制,我院成立了结对共建工作领导小组,院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学院其他领导和相关部室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院组宣部。选派图书馆副馆长李应华同志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在经过实地调研基础上,经院党委研究,决定举全院之力,谋划村庄发展之道,解决农民致富难题。制订了三年结对共建承诺书和目标责任书,确立了驻村工作要做的三件实事和三件大事的结对共建总体思路。三件实事,即新建村两委办公室一处,打一眼深水井,修通四村南到107国道700m道路;三件大事,即发展蔬菜大棚,扩大粉条加工规模和效益,进行农民工培训。
三年中,院党委每年都要召开五次以上党委会,听取驻村干部汇报,研究结对共建工作,及时帮助解决驻村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011年10月学院党委书记王为民带队深入到结对共建村进行调研。三年中,院长顾文明、院党委副书记张胜、院纪委书记薛存心、副院长朱晓红等院领导先后多次到共建村慰问和调研。
学院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支持开展结对共建工作,帮所驻村理清发展思路,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谋划脱贫致富良策,办好为民利民实事,进行技术技能培训,开展送文化下乡,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结对帮扶工作,促进所驻村的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实现了确定的驻村工作目标。
在过去的三年里,通过学院多方努力,为共建村办了一些实事,总计投入项目资金126万元。建成了占地两亩的村委会大院和村委会办公室;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深水井和自来水项目;修建教师办公楼和新式厕所,安装体育健身设施和体育器材;向省、市水利部门争取到农田灌溉资金10万元;争取了两年的“一事一议”立项,每次获得县农业局补助资金6万元;重修官路刘南500米柏油路,方便村民出行。
(院党委副书记张胜慰问困难群众)
在为共建村办实事方面,根据实际情况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村委会办公室)
帮助建设四村村委会办公室,改善办学条件。学院为该村捐献价值3万元的锅炉,并向县委组织部协调奖励资金5万元,村里自筹资金6万元,建成占地两亩的村委会大院和五间村委会办公室。为了改善村委会和村小学办公条件,学院为村里捐赠了12台公务电脑。
(村民吃上了清洁卫生放心的自来水)
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解决村民饮水难问题。在学院帮助和支持下,安全饮水工程顺利实施,投资42万元建成650米的深水井和配套自来水项目已经完工,在全村铺设管道,为每家每户统一安装了水表、不锈钢水池、自来水阀门,让村民吃上了干净、卫生、放心的自来水,彻底解决了四村村民吃水难的问题。
向省市水利部门争取农田灌溉资金。经过多方争取,2012年秋,由省财政厅和省水利厅联合下拨节水灌溉新技术推广资金10万元,帮助四村推广和利用节水灌溉技术,保证灌溉效果,确保农业增产增收。
(新建教师办公楼)
改扩建村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在县教体局争取项目资金34万元,实施村小学改扩建工程。修建教师综合办公楼一座,八间二层,用于教师教研室、图书室和教工餐厅,建成新式厕所一座,极大改善了四村小学的办学条件。2012年6月,为了帮助四村小学办学,学院捐赠了课桌230张,8开门文件柜30个,连排椅100座。
(新安装体育健身器材)
安装体育健身设施,促进村民开展体育锻炼。学院向市、县体育局申请3万元,自筹1.5万元购进15组健身器材,已经全部安装完毕。经过协调和争取,临颍县体育局还为四村安装了价值2万元的篮球架两对,乒乓球案4副等体育设施,很好地解决了共建村村民的健身问题。
争取“一事一议”立项资金补助。通过努力,学院为共建村争取了两年的“一事一议”立项,每次获得县农业局补助资金6万元,极大地改善了该村的财政条件。
为所驻村修建柏油马路,方便村民出行。尽管实施了村村通工程,但四村出行道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群众出行难。驻村同志了解到群众的反映后,经过多方努力,争取资金10万元,2013年重修了官路刘南500米柏油路,方便了群众出行。
帮助销售农副产品加工,增加农民收入。四村有加工生产红薯粉条的传统,是农民的一项主要收入渠道。为帮助高村粉条销售,2012年和2013年春节,我院均从四村订购了8万余元的优质粉条。三年间,通过协调相关单位,共为四村销售粉条6万余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四村粉条的销售压力。
开展送温暖活动,慰问困难群众。从2012年到2014年,学院领导王为民、张胜、朱晓红带领组宣部、工会等部门同志在春节前夕,深入到四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为他们送去了慰问金和米、面、油、棉被等生活必需品,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困难群众家中。
(送文化下乡送春联活动)
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2012年1月15日,我院民盟支部组织部分书法家深入到共建村开展“送温暖,促共建”文化下乡活动,为村民免费写春联,送春联,受到四村群众的热烈欢迎。今年4月30日,省曲剧团"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活动走进固临颍县固厢乡四村。驻村干部李应华和村两委干部认真组织,规划场地,通知群众,吸引了本村和邻近村庄的1000余名群众前来观看,演出了传统剧目《安安送米》和《泪洒相思地》,群众纷纷称赞。
四村人有种菜,做粉条的历史传统,驻村干部李应华同志积极主动和村干部一道谋划致富之策,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李应华同志联系了市供销社,多方筹措资金,主持成立了注册资金300万元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为该村蔬菜与粉条的生产、销售搭建平台,在资金、技术方面为村民做好服务。为了更好地帮助共建村发展,李应华同志还与其他所派驻村的66位第一书记交朋友,交流经验,挖掘资源,寻找项目,推动驻村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
(2014漯河食博会上的四村粉条)
帮助做好粉条生产和销售,打造“四村粉条”品牌。为促进销售,2013年春节改粉条袋装为精美的纸箱包装,使“四村粉条”摆上了城市超市柜台。2013年底又成功为四村粉条注册了“固厢乡四村”商标,创建了四村历史上第一个农产品商标品牌。2014年漯河食博会期间,组织人员设立展位,向与会宾客介绍四村粉条,每天前往品尝购买的市民多达300余人,食博会期间有50余家超市、批发商与四村签订了粉条订购意向书。
(村民到山东寿光考察冬暖式大棚)
组织专业户外出考察学习,开阔眼界。2011年10月13日,李应华带着四村的蔬菜种植户一行15人到漯河市召陵区参观学习新式大棚种植方法。在参加了2012年8月初潍坊第一书记培训班之后,李应华第一时间召开了由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参加的发展新式大棚动员会。2013年4月,李应华带领四村的蔬菜骨干种植户,分别到寿光市和临颍县繁城镇木锨杨村参观考察冬暖式蔬菜大棚,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发展蔬菜大棚的信心和决心。四村现在有百余亩韭菜种植面积,韭菜是一个传统产品,为在品种上实现更新,发展无公害种植,李应华和寿光市的韭菜种植专业村联系,组织种植户学习他们的韭菜种植方法,走出口创汇之路,扭转以往的靠天吃饭的传统种植模式。
服务上门,帮助村民走上致富路。李应华还为四村的食用菌种植户送去自费购买的食用菌种植、病虫害防治书籍。和生猪养殖户座谈,将了解到的政策,技术与其分享,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给外出打工的农民兄弟打电话,了解他们在外的生活情况,积极为他们联系好的打工单位。利用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优势,对农民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强化他们的技能水平,帮他们办理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抓好农村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采取村干部带头致富,做好榜样,引领经济发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创建党员致富中心户等多种措施,全面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素质,使全村党员成为带领村民致富的排头兵和领头雁。通过示范带动,使两委班子在村民中说话更有分量,进一步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及时公正处理各类矛盾,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坚持把稳定放在第一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及时把握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在调处各类矛盾纠纷过程中,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正确分析各类问题矛盾,处理好各种关系,解决影响稳定和发展的各类矛盾。
完善理政议事机制,营造文明和谐氛围。工作中,全面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严格执行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积极开展文明村、文明户、“五好家庭”创建活动。通过三年结对共建,使派驻村精神文明建设、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工作达到市、县级先进村标准。
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创造优美生产生活环境。2014年在村内修建了五座10平米的垃圾池,广泛宣传垃圾入池,开展环境卫生清洁活动,清理乱堆乱放的生产生活垃圾,培养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积极参加抢收抢种,实现粮食增产丰收。在三年的驻村工作中,每年的麦收、秋收期间,李应华同志都坚持吃住在村,在麦收期间,和村干部一道协调大型联合收割机,组织农民随割随种随浇,做到抢收割抢种抢抗旱,既保证了三夏生产,又有效避免了焚烧秸秆现象。秋收时积极协调引进秸秆还田机,实现秸秆还田,促进土地肥力增加,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心系驻村千家万户,汗洒帮扶沃野良田。在上级部门和学院党委的关心支持下,李应华同志怀着对农村工作的满腔热情,积极投身驻村工作,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取得了显著成绩,赢得了村民的交口称赞,连续两年获得优秀,得到了三级驻村工作部门的好评。
(责任编辑:组宣部)
|